今年以來,臨河區民委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,聚焦“四個之美”重點任務,立足基礎條件較好、產業優勢明顯、鄉村風貌頗具特色的鄉村實際,以“三個發力”為抓手開展和美鄉村示范點建設工作,助力鄉村振興,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
在環境整治上發力,增和美鄉村之“顏”。各示范點集中力量開展全村自然組環境衛生“臟亂差”的整治工作,通過開展門前“四包”(包衛生、包綠化、包設施、包秩序),確保環境整治戶戶有責任;大力推進垃圾回收、垃圾分類點建設等工作,通過購買垃圾桶、配套污水處理站等方式,常態化安排保潔員對道路、河湖排干進行清理,確保“日清日運”,全面提升鄉村垃圾處理能力和水平;積極鼓勵動員駐村企業、愛心人士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中,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為鄉村“美顏”貢獻力量。
在產業發展上發力,強和美鄉村之“基”。雙河鎮馬場地村積極探索“黨支部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,成立鑫河灣農牧業專業合作社,通過爭取民委少數民族發展項目資金、發動集體和群眾出資建成蒙延河奶食品加工廠,主要生產巴氏高溫滅菌鮮奶、酸奶、黃金奶皮、奶酪等各類奶食品,解決各族村民就近就業,2025年上半年共開展7次“雙河鎮半日游”活動,拓展線上客戶500余人,線下客戶1000余人,有效帶動村民增收。八一鄉聯豐村試點種植秋延后特色果蔬40棟,包含絲瓜、大西瓜、口感西紅柿等多個品種,通過優良品種選擇、科學栽培管理、訂單式種植等方式,助推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狼山鎮富強村積極推廣“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,發展綠色有機種植,依托農高區區位優勢,建設萬畝優質蔬菜高效種植示范園區,同時以鏡湖自然風光為依托,以富強村歷史文化為載體,逐步建成集“產業發展+鄉村旅游+種養結合”的產業鏈網絡集群,有效推進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發展。
在鄉風文明上發力,塑和美鄉村之“形”。雙河鎮馬場地村創新打造“紅石榴”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按照“1353” 工作機制,組建“紅石榴”志愿服務隊,通過宣傳推動、志愿聯動、文化促動、典型帶動,截至目前共開展志愿服務320次,慰問困難群眾和老黨員16人次,積極培育向上向善文明鄉風。八一鄉聯豐村結合臨河區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”創建工作,組織開展“群眾講給群眾聽”“書記講給群眾聽”系列宣講活動,有效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日常。狼山鎮富強村大力開展文藝活動,創建了6支文藝隊伍,先后組織各文藝隊參與臨河區冰雪文化旅游節、太極村啟動儀式及太極扇·太極劍展演活動、消夏晚會等活動,通過豐富多彩的表演內容和形式,為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。
下一步,臨河區民委將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,深入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以提升鄉村建設水平、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、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,因地制宜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工作,不斷拓展和美鄉村建設內涵,持續激發鄉村振興發展活力,讓各族群眾共享和美鄉村建設成果。
初審:楊益璇 復審:李雪嬌 終審:太文代